• 凯发·k8国际(中国)-登录首页

    服务热线:155 7582 8627
    当前位置: 首页 > 新闻中心  > 行业资讯
    行业资讯

    教育部:已有13所高校单位成立乡村振兴学院

    2018年年末,教育部印发了《高等学校乡村振兴科技创新行动计划(2018-2022)》(以下简称《行动计划》),引导高校深度参与和主动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。6月12日,教育部科学技术司司长雷朝滋在教育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,自《行动计划》出台后,各高校积极响应,已经有30余家单位制定了服务乡村振兴工作方案,13家单位成立了乡村振兴学院。下一步将引导高校在“双一流”建设中,加大对乡村振兴领域相关学科的投入。


    他指出,高校是农业科技创新的主力之一,承担和参与国家重大科技任务,在“十三五”重点研发项目农业农村领域累计牵头承担项目占总项目数的近40%。高校在农业遗传育种、土壤改良、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标志性成果,近五年高校在农业领域获得国家科技奖励66项,占相关领域授奖总数的46%。


    2017年我国农业科学15项重大进展中,高校牵头完成7项。近期以“高等学校基础研究珠峰计划”实施为契机,进一步加强农业科技的有组织创新,正在培育建设智能分子设计育种前沿科学中心,作物表型组学研究和农业微生物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等,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提供源头创新支撑。


    此外,一直以来,高校大力推进校地、校所、校企之间的深度合作,探索建立了“太行山道路”“湖州模式”“曲周模式”等具有典型示范作用的科技服务模式。


    “中国农业大学扎根河北曲周县46年,实践出农科教相结合的‘曲周模式’,通过科技改土治碱,将23万亩盐碱地变成现在的米粮川,农业粮食生产从1973年的亩产不足百斤到每年平均亩产1000公斤以上,从经济滞后到如今连续多年被评为‘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’。” 雷朝滋介绍道,新时代以来,高校围绕乡村振兴持续创新,通过“专家大院”“科技小院”“科技大篷车”“百名教授兴百村”等多种农业科技推广的新做法,将高校创新成果和人才优势转化为推动农业农村发展的产业动能,成效显著。


    据不完全统计,39所高校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共建设了各类试验站300余个,院士、专家工作站500余个,各类农业推广示范基地和特色产业基地近1400个,服务涉农企业1700余家,示范推广新成果1万余项,新增产值近6000亿元。此外,高校已经成立乡村振兴相关的研究机构百余个。


    在国际合作创新上,围绕涉农重大问题研究,十余所国内涉农高校还联合美国科罗拉多州立大学、加州大学、普渡大学等5所美国高校,联合组建了“中美大学农业推广联盟”,加强高水平国际合作促进国际人才交流。


    高校同时还发起成立了“丝绸之路农业教育科技创新联盟”“‘一带一路’南南合作农业教育科技创新联盟”“‘一带一路’农业企业合作联盟”等国际化合作平台。


    雷朝滋表示,下一步将支持高校通过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等资源,加强对从事乡村振兴相关基础性研究、技术推广研究的科技人才和优秀创新团队的稳定支持。同时,布局一批乡村振兴领域创新平台,建设交叉研究的前沿科学中心。鼓励高校进行评价机制改革,充分调动各类科技人员参与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的积极性。推进产教融合,加快一流农业大学、一流农业学科建设。